第十屆管道工程與非開挖技術國際研討會?(ICPTT 2019)
時間:2019-10-16 09:00 至 2019-10-19 18:00
地點:長沙

|
第十屆管道工程與非開挖技術國際研討會?(ICPTT 2019) 已截止報名會議時間: 2019-10-16 09:00至 2019-10-19 18:00結束 |
會議內容
為了持續(xù)更好地推動管道工程和非開挖技術領域創(chuàng)新性科研成果、新技術和先進工程經(jīng)驗的探討、交流和復雜問題的協(xié)同研究,促進管道與非開挖工程領域政、產(chǎn)、學、研、用的共同進步,快速提高我國管道建設水平,服務于我國城市地下管線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美聯(lián)合非開挖工程研究中心將于 2019年 10月 16-1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組織召開“第十屆管道工程與非開挖技術國際研討會(ICPTT 2019)”。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會議主題
1、管道工程設計與施工
2、管道與非開挖工程相關國家標準
3、長輸石油/天然氣管線工程
4、綜合管廊規(guī)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技術
5、海綿城市與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
6、大型頂管/涵箱工程技術
7、水平定向鉆法管道穿越技術
8、盾構隧道施工技術
9、地下管網(wǎng)檢測與評價
10、管網(wǎng)漏損探測與監(jiān)控
11、地下管網(wǎng)探測定位技術
12、地下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技術
13、智慧管網(wǎng)系統(tǒng)
14、地下管線的腐蝕與防護
15、新型管材管件研發(fā)及應用
時間與地點
會議時間:2019 年 10 月 16-19 日
報到時間:2019年 10月 16日會議地點:湖南省長沙市
會議酒店:長沙富力萬達酒店(長沙市開福區(qū)湘江中路 308 號)
費用
會務費:2019年 9月 1日前注冊繳費 1980元/人,9月 1日后及現(xiàn)場繳費 2380元/人會務費(含會議資料費、會場費、餐費等)。會議統(tǒng)一安排住宿,費用自理。
初稿截稿日期:2019-08-31
會議主辦方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隧道建設(中英文)》編輯部研究決定,會議征集到的優(yōu)秀論文將優(yōu)先安排在大會宣講并在《隧道建設(中英文)》以專刊形式集中發(fā)表,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投稿步驟
- 投稿人首先將稿件全文word文件于 2019年 8月 31日前投至大會指定郵箱:icptt2019@163.com。
- 經(jīng)大會組委會初審擬錄用的文章,將推薦到《隧道建設(中英文)》編輯部,由其進行第二輪審查。
- 推薦到《隧道建設(中英文)》??l(fā)表的論文,作者將被通知在其官方網(wǎng)站的投稿系統(tǒng)注冊并按其要求進行最終投稿。
- 提交信息后,投稿成功。使用注冊的登錄名和密碼可以隨時查看稿件的處理狀態(tài)。
(二)截稿時間---2019 年 8 月 31 日
《隧道建設(中英文)》征稿簡則
1)本刊主要報道內容:隧道與地下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相關專業(y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經(jīng)驗和工程實錄;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科技信息、行業(yè)動態(tài)等。刊登內容以實用技術為主,兼顧試驗、研究和綜合評述,涉及鐵路、公路等領域中隧道與地下工程及相關的結構工程、水利工程、巖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等專業(yè)。
2)來稿內容為作者本人未曾公開發(fā)表過的研究成果,表述力求充實精煉;摘要宜在100~300字范圍內;引用數(shù)字、資料須給出參考文獻;保守國家機密;文字、數(shù)字、計量單位和符號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法規(guī);文章題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摘要、關鍵詞以及圖題和表題要譯成英文;插圖用CAD軟件繪制,插圖坐標線或框線要細于圖中的曲線,坐標變量和圖、表中數(shù)字要標明單位,圖的輪廓線應粗于標注線。文章若為基金項目,請注明科研項目來源。
3)參考文獻不得篇數(shù)太少或文獻較舊,篇數(shù)應不少于10篇,為反映本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議適當引用本刊和相關期刊最近2年發(fā)表的文章。參考文獻請按文中引用的順序附于文末,文中引用參考文獻之處應標明參考文獻順序號。在列出中文參考文獻各項的同時,應列出(或翻譯成)英文各項,且與中文文獻各項應一一對應,英文各項中如單位名稱、出版社、雜志名等需認真核實。3位及3位以內的作者姓名要寫全,3位以上的作者名用“等”代替。格式簡述如下(具體請參閱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
①專著: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②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③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作者.題名[C]//論文集編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⑤技術標準:起草責任者.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⑥專利文獻: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⑦電子文獻: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4)來稿A4紙格式發(fā)電子文檔,插圖需發(fā)CAD原格式。本刊來稿無論采用與否恕不退還,請作者自留備份,3個月以內未見通知的,可轉投它刊。
5)文稿要素:文稿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正文、致謝(必要時)、參考文獻、附錄(必要時),第一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民族、籍貫、畢業(yè)時間、畢業(yè)學校、所學專業(yè)、最高學歷、職稱、從事的專業(yè)技術領域或研究方向)。
6)正文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引言編號為“0”,其余為“1”“1.1”“1.1.1”
“1.1.1.1”。列項說明第1層次用“1)”,第2層次用“①”、第3層次用“a)”的形式。
7)文章中的科技術語和名詞,應采用通用、規(guī)范詞語。公式須準確,并標明各符號的意義及量的單位,變量字母為斜體,必要時應注明出處。
8)未涉密證明:凡來稿均應提供未涉及他人及單位秘密的證明,單位人員由單位主管部門蓋章,自然人由本人簽字。
9)作者應說明或承諾的內容:
①為便于編輯部期刊管理與傳播,凡本刊投稿人均視為承諾將其作品的獲取稿酬權、復制權、發(fā)行權、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無償轉讓給本刊編輯部。不同意上述著作權轉移的作者,敬請另投他刊。
②論文為原作,沒有一稿多投或重復發(fā)表。
③論文沒有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引用他人的成果有明確出處。
④由多名作者撰寫的論文,需共同簽名,并將錄用稿件告知承擔該項研究的負責人。
10)按修改稿返回的時間或收稿時間及欄目需要逐期安排發(fā)表。來稿一經(jīng)發(fā)表,將贈送當期期刊2份(寄至第一作者)。
11)文稿上務請注明第一作者或聯(lián)系人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固定電話、常用手機及E-mail。
《隧道建設(中英文)》投稿須知
1《隧道建設(中英文)》對文章標題的要求
1)選題新穎:有創(chuàng)新內容,避免老生常談。
2)特定內容:準確無誤地表達論文的中心內容。
3)恰當用詞、詞語簡明、文題相符。
2《隧道建設(中英文)》對論文摘要的要求
2.1 文摘的種類及內容
按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部的分類,文摘分為指示性文摘與信息性文摘,或者兩者結合。
1)指示性文摘僅指出文獻的綜合內容,適用于綜述性文獻。指明一次文獻的論題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質和水平,其目的是使讀者對研究的主要內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綜述性文獻最常見于某技術在某時期的發(fā)展情況綜述;或某技術在目前發(fā)展的技術水平,及未來展望等??傊@種文獻是綜述情況而不是某個技術工藝、某產(chǎn)品、或某設備的研究過程。創(chuàng)新內容較少的論文,其摘要也可寫成指示性摘要。篇幅以100字左右為宜。
2)信息性文摘多用于科技雜志或科技期刊的文章,也用于會議中的會議論文及各種專題技術報告。信息性文摘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①目的: 主要說明作者寫此文章的目的,或說明本文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②過程及方法:主要說明作者主要工作過程及所用的方法,也包括邊界條件、使用的主要設備和儀器。
③結果:作者在此工作過程最后得出的結果和結論,如有可能,盡量提一句作者結論和結果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情況。
信息性文摘篇幅以300字左右為宜。
3)信息-指示性文摘介于上述兩者之間,以信息性文摘的形式表述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篇幅以200字左右為宜。
2.2 寫文摘
尤其是信息性文摘,希望在可能條件下按前述的三部分(目的、過程方法、結果)組成寫出來。
寫文摘的注意事項:
1)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xiàn)的內容寫入文摘;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文摘第一句切不可與題目重復。
3)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采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表明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一般100~300字為宜。
3 《隧道建設(中英文)》對文獻的主題概念詞(關鍵詞)的要求
3.1 關鍵詞的意義
關鍵詞是科技論文的文獻檢索標識,是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詞匯。科技論文的關鍵詞是從其題名、摘要、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選出來的,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在科技信息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十幾萬篇的科技論文發(fā)表,學術界已約定利用關鍵詞去檢索最新發(fā)表的論文。作者發(fā)表論文不標注關鍵詞,讀者就檢索不到,文獻數(shù)據(jù)庫就不會收錄此類文章。關鍵詞選用得是否恰當,關系到該文被檢索的概率和該成果的利用率。
3.2 關鍵詞的給出
每篇文獻的關鍵詞包羅了該文獻的所有的主題概念,實際代表了文獻所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產(chǎn)品、工藝、所用的手段方法、儀器、設備、材料等,手段方法還包括了各種數(shù)學方法、計算機模擬及有關模型等。
關鍵詞應盡量給詞全一些,專指度高一些。
所謂專指度高,一般是說給出的詞所指示的范圍盡量窄一些,盡量對準文獻的主題概念。 例如:一篇講述汽車齒輪材料的文獻只給出“ 汽車”、“齒輪” 、“材料”是不夠的,要盡量根據(jù)文獻內容指明是什么汽車,齒輪是那種齒輪,材料又是什么具體材料。指示越是具體,專指度就越高,就更有利于標引與檢索。
關鍵詞可以從標題、文摘、文獻正文引言及結論中去找, 也可以憑專業(yè)知識及文獻內容去確定。
4 《隧道建設(中英文)》對引言的要求
4.1 引言的內容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目前研究的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工作的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
4.2 引言的寫作要求
1)開門見山,不繞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講述歷史淵源和立題研究過程。
2)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確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時,只需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觀點時,意思應明確,語言應簡練。
3)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在論述本文的研究意義時,應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首次發(fā)現(xiàn)”等不適之詞;同時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話,如“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懇求指教”“拋磚引玉”之類的語言。
4)引言的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也不應是摘要的注釋,引言一般應與摘要相呼應,在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在結論中應有解答,但也應避免引言與結論雷同。
5)簡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和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證明。
5 《隧道建設(中英文)》對正文的要求
5.1 一般正文應包括的內容
一般科技論文的正文部分都應包括研究的對象、方法、結果和結論或討論這幾個部分。不要只說“是什么”,主要應說“怎么做”和分析“為什么”。
5.2 論文的重點內容
試驗與觀察、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試驗研究結果的得出是正文的主要部分,應給與有重點的詳細論述。對施工類論文,施工過程有時就是試驗過程。主要可從一下幾方面來寫:
1)提出問題;
2)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盡量用數(shù)據(jù)說話);
3)提出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案;
4)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論證);
5)方案的執(zhí)行(方法);
6)收集整理分析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有關問題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
7)得出方案執(zhí)行效果。
5.3 寫論文注意事項
1)切記不要把論文寫成記敘文或說明文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what”
而是“how”和”why”
特別是不要寫項目總結
2)突出重點
5.4 內容要求
1)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盡量利用事實和數(shù)據(jù)說理。
2)凡是用簡要語言能夠講述清楚的內容,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可用圖或表來說明。
3)圖和表要有自明性。即圖表本身給出的信息就能表達清楚要說明的問題。
4)圖和表要精心選擇和設計,刪除可有可無的或重復表達同一內容的圖和表。
5)引用的資料,尤其引用他人的成果要采用標注參考文獻的方法標明出處。
6)切忌用教科書式的方法撰寫論文。對已有的知識避免重復論證和描述,盡量采用標注參考文獻的方法。
6《隧道建設(中英文)》對結論的要求
結論(討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盡管多數(shù)科技論文的作者都采用結論的方式作結束,并通過它傳達自己欲向讀者表述的主要意向,但它并不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如果在論文中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結論不應是中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它應該以正文中的實驗或考察得到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的闡述分析為依據(jù),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以下內容:
1)由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研究得到的結論。
2)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
3)與先前已發(fā)表過的(包括他人和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
4)本論文在理論上和實用尚的意義及價值。
5)進一步深入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聲明:
1、以上會議非活動家網(wǎng)站主辦或承辦會議,活動家網(wǎng)站學術會議頻道會議信息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方便用戶了解行業(yè)信息,如需參會、報名、獲取會議邀請函或會議日程,請直接與學術會議活動主辦單位聯(lián)系。
2、部分會議內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由于網(wǎng)絡的不確定性,活動家網(wǎng)站對所發(fā)布的信息不承擔真實性的鑒別工作,請謹慎選擇。若您發(fā)現(xiàn)會議頁面信息有誤,請聯(lián)系活動家客服028-69761252糾錯。
3、歡迎各行業(yè)學術會議舉辦方在活動家網(wǎng)站自行發(fā)布學術會議信息,發(fā)布活動請點擊發(fā)布活動。
查看更多
介紹:中美聯(lián)合非開挖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0月10日,位于中國地質大學,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路易斯安娜工業(yè)大學美國國家非開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地下設施研究與教育中心以及普度大學聯(lián)合共同成立的一個以非開挖工程及地下基礎設施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個中美聯(lián)合學術機構,
溫馨提示
酒店與住宿:
為防止極端情況下活動延期或取消,建議“異地客戶”與活動家客服確認參會信息后,再安排出行與住宿。
退款規(guī)則:
活動各項資源需提前采購,購票后不支持退款,可以換人參加。
您可能還會關注
-
2025第五屆智能汽車與具身機器人產(chǎn)業(yè)大會
2025-08-28 上海
-
2025首屆大灣區(qū)汽車產(chǎn)業(yè)出口發(fā)展大會
2025-07-29 廣州
-
2025全國汽車智能檢測裝備高峰論壇 暨第12屆檢具創(chuàng)新技術年會
2025-09-11 蘇州
-
AUTO TECH China 2025 廣州國際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技術展覽會
2025-11-21 廣州